English   |   繁體
GCCCE2025 特邀高端论坛

教育为何?教育何为?
“全球和幸”与“通智同伴”共塑未来

论坛时长:90分钟(大会主会议时段)

主持团队

论坛摘要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与挑战。本高端论坛聚焦于人工智能与“全球和幸”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的和谐与幸福。“全球和幸”教育理念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环境和谐、人类和谐以及每个人的幸福。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如何助力这一理念的实现?在AI的助力下,教育将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论坛将深入探讨AI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其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跨文化交流、情感支持等方面的潜力。同时,我们也将关注AI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探讨如何在技术应用中坚守教育的人文关怀。通过本次论坛,我们期望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未来路径,为实现更加和谐、幸福的教育愿景贡献智慧。

主旨演讲简介
Example

陈明选 教授

江南大学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江苏省教学名师。兼任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特聘顾问,江苏教师教育教学指导理科委员会主任委员,承担长三角教育家、江苏教育名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等。曾获国家、部省、厅教学科研成果奖31项,主持国家、省部项目二十余项 ,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主编丛书、教材二十余部;主持国家首批一流专业、新文科项目,主持国家精品课程2门。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理解性学习与认知、课程与教学设计。

Example

郭绍青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拨尖领军人才,甘肃省第一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甘肃省教育数字化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教育数字化咨询委员会总体组委员、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教育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开展教育数字化理论与发展战略、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4部,主持各类研究项目75项,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各项奖励19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教育部标准4项,被教育部、教育厅采纳咨询报告5项。获得国际学术组织计算机促进教学协会(AACE: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in Education)2010年数字公平杰出贡献奖、第四届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基金会杰出贡献奖。

Example

吕赐杰 教授

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学习科学研究讲座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教授早年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研究兴趣涵盖学习科学、计算机支援合作学习、移动学习、人工智能教育,以及运算思维等领域。吕教授发表超过一百二十篇国际期刊文章、五十多本书籍或章节,以及一百六十余篇国际会议论文,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1%高引顶尖科学家榜单。吕教授对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当选为国际学习科学协会以及亚太计算机教育协会会士,在世界各地学术机构与国际会议中发表超过九十场专题演讲、主旨发言及特邀讲座。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任职期间,创立亚太地区首个专注于学习科学的研究中心。吕教授亦曾于二零一七至二零一九年间担任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会长。

Example

余胜泉 教授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曾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亚洲数字化学习论坛(eLearning Forum Asia, eLFA)金奖,第五届明远教育奖(研究类)、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在各类学术杂志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授权专利23个,ISO国际标准1个。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00多项,组织开发智慧学伴、“听课本”智慧教研、 EPBL项目化教学、三余阅读、问题解决能力测评、学习元学习社区等多个规模化应用的系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移动教育与泛在学习、区域性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个人网站:https://aic-fe.bnu.edu.cn/xwdt/ztdtrky/zkzt/yls/index.html

Example

祝智庭 教授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专家委员、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特聘顾问等职。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智慧教育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模式、数智技术赋能教师发展实践路径、技术促进教育文化变革等方面研究。

策划与主持人简介
Example

陈文莉 教授

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与评量学部主任,副教授。陈文莉多年来深耕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近20次在各国际会议获得最佳论文奖。她2021年荣获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杰出研究者奖”,是南洋理工大学最高教育奖项“南洋教育奖”得主。陈教授在2016至2021年担任国际学习科学学会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委员会联合主席,她目前担任亚太教育计算机学会和全球华人教育计算机学会的执行委员。她曾担任2022年国际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会议、2017年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与2014年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的议程委员会主席,以及2016年国际学习科学会议和2012年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目前,陈教授担任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Scopus, Q1; ESCI)和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Scopus, Q2)两本期刊的主编,也是Instructional Science (Scopus, Q1; SSCI)、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Scopus, Q2; SSCI) ,和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Scopus, Q1)三本期刊的副主编。此外,她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copus, Q1; SSCI)的编委。

Example

尚俊杰 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届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委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游戏化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数字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曾荣获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