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體
主旨演讲嘉宾阵容
主旨演讲简介
Example

陈明选 教授

机构

江南大学

专家简介

陈明选,江南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现任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数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理解性学习与认知、 技术支持的学与教等。

主旨演讲题目

更新中...

演讲摘要

更新中...

时间地点

更新中...

Example

陈德怀 教授

机构

台湾中央大学

专家简介

陈德怀讲座教授任职于台湾中央大学,是亚洲数字学习领域主要奠基者。他于1988年首先提出“智慧学习同伴”概念并建立原型。 1992年建立全球第一套“网络学习系统”,进行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游戏。2000年,他创立“亚卓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学习社群。 2000年后,陈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进行“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电子书包”、“愉悦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学习”等研究, 推动亚洲“行动学习”研究蓬勃发展。多年来,陈教授持续与国际学者合作进行研究。2006年一同提出“无缝学习”概念,阐述互联网对学习的关键影响。 2018年共同发表“兴趣驱动创造者理论”(简称“趣创者理论”),推动亚洲未来教育创新,期望翻转由考试引导教学的亚洲教育现状。 近年,面对全球冲突频发和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陈教授与国际学者携手推广全球和幸(Global Harwell)概念,作为全球教育目标, 希望透过教育追求世界“和谐”与“幸福”。陈教授积极为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者创建各种交流平台。为促进亚太数字学习领域发展, 并培育新一代研究人员,陈教授和几位重要学者于1993创办ICCE系列研讨会,并于1997年创办GCCCE系列研讨会。此外,他在2016年创立明日阅读协会, 推动终身阅读与终身学习;并于2017年成立迷你趣创教育实验学校,从小学教育开始实践“趣创者理论”,作为未来亚洲创新教育的典范模型,领航亚洲教育。

主旨演讲题目

教育为何?教育何为?「全球和幸」与「通智同伴」共塑未来

演讲摘要

当今混乱的世局犹如古代的春秋战国,过去是中华民族的范畴,现在则是全世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问“教育为何”:教育存在的根本理由或意义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价值是什么? 经过两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前人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智慧,我们有没有答案,或只是暂时的答案?

如果我们再问,教育何为:教育的目的或目标究竟是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 追求什么? 方向是什么? 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了自己的国家,还是,也为了全世界? 如何实践? 我们是否也可以给一个可能的答案。

至于「通智同伴」,如同其他所有科技一样,只是协助实现教育目标——在这里是全球和谐与幸福,简称为「全球和幸」——的工具,使实践过程更高效、更出色。 然而,因人工智能强大的力量,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和幸」与「通智同伴」共同塑造教育与人类的未来。

「教育为何」及「教育何为」,这两个问题促使我们对教育全面反思。 最终,这两个问题,与人生为何及人生何为,没有不同。

时间地点

更新中...

Example

Art Graesser 教授

机构

孟菲斯大学 心理学系和智能系统研究所

专家简介

Art Graesser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和智能系统研究所的教授,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名誉研究员。 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Graesser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提问与回答、辅导教学、 文本理解、推理生成、对话、阅读、问题解决、记忆、情感、人工智能、计算语言学和人机交互。 他曾担任《Discourse Processes》期刊(1996–2005)和《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期刊(2009–2014)的主编, 并担任过四个学术协会的主席,包括文本与话语学会(2007–2010)、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学会(2007–2009)以及行为与脑科学协会联合会(2012–2013)。 他与团队开发并测试了多种学习、语言和话语技术的软件,包括能够用自然语言对话并与多媒体互动的软件(如AutoTutor), 以及能够在多层次语言和话语上分析文本的软件(如Coh-Metrix和问题理解辅助工具QUAID)。此外,他还参与了五次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专家小组会议, 以及四次经合组织(OECD)关于问题解决的专家小组会议,包括PIAAC 2011技术丰富环境中的问题解决、PISA 2012复杂问题解决、 PISA 2015协作问题解决(担任主席)以及PIAAC 2021自适应问题解决。

主旨演讲题目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与计算机代理的对话

演讲摘要

本次演讲的上半部分将介绍本人近期关于学习和评估环境中的计算机代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这包括一个帮助成人学习理解能力、 电子学和多种学科知识的AutoTutor版本。这些系统通过三方对话(称为三重对话)实现互动,其中两位代理(如导师和同伴)与成人进行交流。 这项工作与智能辅导系统架构“通用智能辅导框架”(Generalized Intelligent Framework for Tutoring,GIFT,gifttutoring.org)相兼容。 演讲的下半部分将分享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如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在学习和评估应用中开发对话代理的观察、思考和问题。本人还会介绍一些其他研究者的最新项目, 这些项目探索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提升基于对话的学习和评估开发的质量和范围。

时间地点

更新中...

Example

朱蕙君 教授

机构

东吴大学 信息管理学系 特聘教授兼人本AI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简介

朱蕙君博士的学术专长包括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游戏式学习、翻转学习、AI精准教育、医疗教育、数字教学设计、自律学习、 智能型学习与评量系统、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等。曾获得多次的优秀研究人才奖励, 包括于2014年度获得吴大猷先生纪念奖、2020年获得信息月杰出信息人才奖、2021年获得李国鼎女性杰出研究奖 ,同年获得IT Matters Awards教师奖。目前已发表167篇学术论文, 包括72篇国内外学术期刊,其中40篇发表于具学术影响力的SSCI期刊。同时,担任多个SSCI/SCI/TSSCI/EI 学术期刊的论文审查委员及编辑委员。 在2015年,获选为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SSCI) 的Associate Editor、2013年与2016年担任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SSCI) 的guest editor、2021年担任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SCI)的Associate Editor。由于在翻转教室的实施成果,在2018年4月获得「全球前50名高教翻转推动教师」肯定。

主旨演讲题目

生成式AI结合教育科技的研究设计与教学创新模式

演讲摘要

生成式AI的发展为教育带来全新​可能性,​结合新兴的教育科技更​是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契机。 然而,如何有效设计研究以探讨生成式AI应用于教育​现场的实际效益,并创造​有效益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挑战。 本演讲将聚焦于生成式AI在教育科技中的应用范畴,解析其对学习者、教师以及教育决策者的影响。 演讲内容涵盖创新​自主学习模式的实例、​教育研究的具体​设计方法以及​研究或教学成果​的评估策略,提供教育与科技领域学者实用的参考方向,启发更多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可能性。

时间地点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