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體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实践探索与理论重构

语言:中文
时长:60—90分钟(40分钟汇报,20分钟互动)
预计开展日期:2025年5月27日
地点:无锡,江南大学

论坛主席及成员

论坛主席
蔡慧英
江南大学
引言人
蔡慧英
江南大学
点评人
黄龙翔
南洋理工大学
引言人
杨玉芹
华中师范大学
引言人
黄凌云
香港教育大学
引言人
许艳婷
南洋理工大学
引言人
殷成久
日本九州大学

论坛摘要

本论坛旨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深入剖析其在实践探索,及其对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的重构作用。本论坛汇聚新加坡、香港和大陆的教育技术研究者、教师教育者,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学习的机制、实践案例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本论坛将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反思、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与教学评价改进,涵盖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智能反馈系统、教师学习分析及个性化专业发展路径等主题。此外,论坛还将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教师协作、知识共建及专业社群发展中的潜力,分析相关实践案例,并讨论其理论基础。

通过促进跨区域、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本论坛旨在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教师学习提供更具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的支持,进一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小组成员简介

Example

黄龙翔

黄龙翔博士,南洋理工大学(NTU)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心的高级教育研究科学家,印度尼西亚马朗国立大学的兼职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移动与无缝学习、教育中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语言与科学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已在SSCI/SCI索引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并在AI-ED'95、GCCCE'09、WMUTE'10、ICCE'1、mLearn'11(两项奖)、GCCCE'13(两项奖)、ICCE'15和GCCCE'24等会议上获得了多项最佳论文奖/杰出论文奖。他于2015年获得了APSCE杰出研究者奖,全球前2%的研究人员。目前,担任SSCI索引的《亚太教育期刊》的执行主编,曾任IEEE《学习技术学报》的副主编。

Example

杨玉芹

杨玉芹,香港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香港教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获得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湖北省楚天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校级青年创新团队“学习科学”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AI 与学习分析、学习科学、高阶思维与能力,数据驱动的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担任多个SSCI期刊专刊编辑及编委,如《Learning and Instruc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担任多个国际国内会议(如ICCE、GCCCE、学习科学分会)主席等。近五年在《Computers & Education》、《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SSCI、CSSCI期刊论文数篇。曾获得美国教育学会年会AERA、AECT、GCCCE等会议最佳论文奖。

Example

黄凌云

黄凌云博士现任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新兴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教育技术设计创新学习环境,并评估此类环境对教师掌握新技术与提升专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此外,他还深入研究教育政策对教育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Example

蔡慧英

蔡慧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香港教育大学访问学者,无锡市太湖文化优青。研究方向是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近年来,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ETRD、BJET等SSCI、CSSCI期刊发表等高水平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现为SSCI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编委,中文核心期刊《科普教育》青年编委,亚太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SCE)大陆秘书处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

Example

许艳婷

许艳婷博士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国立教育学院(NIE)的一名教职员(教育研究科学家)。她是《数学、科学与技术教育》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NIE学习分析特别兴趣小组的创始领导人。凭借计算机科学和教育技术的背景,她的学术生涯致力于将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她的研究与教学侧重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技术的整合,以提升学习体验。目前,她的研究兴趣包括教育人工智能(AI)、学习分析、教育数据挖掘和教育技术。许博士已发表50多篇经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获奖。她在2013年(天津)荣获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创新与最佳实践奖。此外,她还获得了青年创新者奖,分别在2010年(河内)和2014年(香港)获得金奖,以及2013年(伊斯兰堡)获得银奖。在2023年,她的研究论文荣获最佳论文奖。在她的研究指导下,参与本科生校园研究体验计划(URECA)的学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一名学生荣获南洋理工大学校长研究学者奖,另一名学生在2023年DISCOVER URECA海报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Example

殷成久

殷成久,博士,日本九州大学信息基础研究开发中心教授,Voice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Director of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Business Office,Head of System Operations Department of Learning Analytics Center.兼职于九州大学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研究生院及学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University of Minnesota(USA)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做访问学者。IEEE,IPSJ, JSET,JSiSE和APSCE委员。此外,也曾3次担任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 (EI, ESCI)的客座编辑,4次担任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SSCI)的客座编辑。

殷博士在教育技术领域(例如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教育大数据挖掘和数据驱动学习)拥有近20年的研究经验。他有多篇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例如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等。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近60篇是期刊论文。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被多家大学邀请演讲关于教育大数据的研究。例如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亚洲大学等。他还被邀请在ICCE2020(C3)上做Theme-based Invited Speaker。殷博士还获得第15届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 2015)最佳论文奖(Short Paper),并在2019年IIA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dvanced Applied Informatics国际大会上获得最佳海报论文奖。获得2019年度APSCE(Asia-Pacific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颁发的早期职业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