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坊主题:教育智能体与学习分析研究工作坊
二、语言:中英双语
三、工作坊摘要:
三、工作坊摘要:
数智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教育智能体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为重塑教育教学过程、支持多模态学习分析、创新能力与素养评价提供了重要路径。 本工作坊以“教育智能体与学习分析研究”为主题,聚焦教育智能体的设计与应用、智能体赋能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以及开源工具与实践案例的分享。 通过探讨智能体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样化应用,旨在推动面向数字智能时代的教学设计、学习分析和评价标准的创新,搭建学术与实践者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工作坊将采用小型论坛(含案例分享)与论文发表的形式展开,促进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
本工作坊将推荐特别优秀的论文扩充后至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society等SSCI期刊。
四、工作坊征稿启事样稿
1.投稿议题
本工作坊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的研究与实践:
(1)教育智能体设计与应用研究
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智能体架构与创新设计
教育聊天机器人、虚拟导师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探索
(2)整合智能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智能体支持的教学策略优化与实施案例
教学设计中的智能技术嵌入与学习效果评估
(3)教育智能体赋能的学习分析与评价研究
基于智能体的学习行为分析与能力评价
多模态数据与大数据挖掘技术支持的学习分析
面向数字智能时代的能力与素养评价框架构建
(4)基于智能体与人工智能的学习反馈研究
智能技术支持的实时学习反馈模型与案例
多模态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反馈系统
(5)开源工具与实践案例分享
开源教育智能体工具的技术实现与共享实践
教育智能体在实际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6)伦理与社会影响
教育智能体的公平性与隐私保护挑战
数字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社会影响与政策建议
2.投稿方式
请用英文或中文撰写论文,论文篇幅按长篇八页、短篇四页准备,投稿文件需为WORD格式,投稿格式与大会论文投稿格式要求(详见https://gccce2025.jiangnan.edu.cn/index.htm中的“大会论文投稿格式”)相同。报告或论文提交邮箱:tranquilgo@163.com。
3.工作坊形式
工作坊最终采纳的论文数量在10篇以内。工作坊受邀报告者及被采纳论文作者将在会议中将通过现场汇报的形式进行分享,并与听众开展深度、聚焦的对话。
4.工作坊重要日期(具体以官网 https://gccce2025.jiangnan.edu.cn/gzffhy.htm为准)
工作坊论文征稿截止:2025年4月12日
工作坊论文随到随审,评审结果最晚通知:2025年4月19日
工作坊论文定稿提交截至:2025年4月29日
工作坊论文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5月7日(早鸟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4月30日)
五、工作坊主席及副主席简介
工作坊主席
江南大学,王 靖
邮箱:625033204@qq.com
中美富布赖特学者,江南大学教授,国家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联培博士。 科研方向聚焦于学习科学与技术,并重点关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面向核心素养的智能学习分析与评测。 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青年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10余项, 出版专著、教材等7部,发表SSCI、CSSCI等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科研奖励4项。 担任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理论研究部专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数字化专家、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工作坊副主席
西南大学,刘 明
邮箱:mingliu@swu.edu.cn
悉尼大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人工智能与教育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学习分析、智能出题、智能写作评估与反馈理论与实践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教育部科研启动资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10余项;参与了澳大利亚ARC智能学术写作评价项目以及CRC青少年心理健康智能干预等项目,带领团队研发个性化写作反馈系统AcaWriter,智慧作业管理系统SAM以及协作学习系统Cooperpad;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教育技术国际权威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Sciences、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以及知名人工智能与教育国际会议上,如LAK、ITS、AIED、ICALT等发表论文共计40余篇。任多个人工智能与教育国际会议研讨会主席和委员等职务(如LAK2019、ALASI2018、BESC2019、EDM2012等)。
香港理工大学,胡祥恩
邮箱:xiangen.hu@polyu.edu.hk
香港理工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院院长。曾在孟菲斯大学任教30年,担任心理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并在智能系统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还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和教授, 并领导孟菲斯大学的高级分布式学习实验室。研究重点包括开发用于人类认知的数学模型、 知识表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化辅导系统和分布式学习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江 波
邮箱:bjiang@deit.ecnu.edu.cn
副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包括个性化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 多部国际SCI/SSCI期刊编委、亚太计算机教育学会执行委员、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分会理事。亚太计算机教育学会2021年度优秀青年研究奖获得者。
屏东大学,王俊杰
邮箱:jie809@gmail.com
博士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屏东大学教育学系与师培中心助理教授。近年致力于将数位学习策略应用于语文教学领域。在行动及无所不在学习环境中,结合新兴数位科技,施行于师资培育与国小语文学习之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王辞晓
邮箱:wangcixiao@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硕士生导师,“仲英青年学者”。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具身设计研究实验室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在Computers & Education、ijCSCL、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SSCI/CSSCI/EI检索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累计被引频次2000余次,获第四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学习科学、协作学习、具身认知。
工作坊程序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晋欣泉,江南大学
李 腾,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李 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逯 行,浙江师范大学
杨 闽,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