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沉浸式學習:開啟教育的未來
語言:英語
時長:90分鐘
預計开展日期:2025年5月27日
地點:香港
论坛联合主席:
宋燕捷,香港教育大學
李平,香港理工大學
小组成员
李平, 香港理工大學
陳銳斌, 香港科技大學
胡祥恩, 香港理工大學
江紹祥, 香港教育大學
宋燕捷, 香港教育大學
整體摘要
本論壇旨在探討將生成式人工智能(AI)與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混合現實(MR)和多智能體系統等沉浸式技術結合,以徹底改變教育實踐。本論壇將匯聚教育工作者、技術專家和研究人員,討論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沉浸式學習環境和多智能體系統在增強學生參與度、個人化學習和學習成果方面的潛力。
本論壇將討論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智能體系統和沉浸式技術的最新進展,包括實際應用和案例研究,以展示其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議題包括:採用認知神經科學方法,在目前神經計算理論支持下的沉浸式環境中進行具身語言學習;人工智能驅動的自適應學習系統;沉浸式學習環境中的人機互動;以及用於沉浸式學習的多智能體系統。
透過促進合作和創新,本論壇旨在協助教育工作者利用人工智能和沉浸式技術的力量,創造充滿活力、引人入勝和融合教育的學習體驗,並突顯這些技術在教育中的變革潛力。
Bios of Panelists

李平教授
李平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學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教授、神經語言學及雙語學講座教授、以及人文學院院長。他曾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語言學和資訊科學教授,並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認知神經科學和感知、行為與認知項目的項目主任。李教授的研究重點是探討語言習得、雙語現象和閱讀理解的神經認知和計算基礎。他運用認知神經科學方法和沉浸式技術來研究兒童和成人的神經可塑性和個體差異,旨在了解語言、文化、技術和腦之間的關係。李教授目前擔任《Brain and Language》雜誌主編和《Cognitive Science》雜誌高級編輯。他曾擔任心理學計算學會會長,並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心理物理學會和認知科學學會的會員。

陳銳斌博士
陳銳斌博士現任學生事務副院長,工程教育副教授,曾任大學工程教育創新中心主任一職。陳博士在工程教育相關領域擁有廣泛的工作經驗,包括學術諮詢、體驗式學習和教學方法的開發。在大學近十年的大學任教期間,陳博士獲得了許多教學卓越獎,包括由沃頓商學院QS重塑教育獎委員會評選的2018年QS重塑教育獎(全球)決賽入圍獎;2016年、2020年和2024年工程學院教學優秀獎;2016年和2023年(榮譽獎)普通核心教學優秀獎;2024年大學資助委員會教學獎等。他作為首席研究員累積獲得了超過2000萬港元的教育相關研究經費,並發表了50多篇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近年來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興技術來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過程。

胡祥恩教授
胡祥恩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研究所(IHERD)和教育研究中心(ERC)主任,也是學習科學與技術講席教授。他分別於1982年和1985年獲得華中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後於1991年和1993年分別獲得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科學碩士和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胡教授的研究涵蓋數理心理學、研究設計與統計以及認知心理學。他獲得了來自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在內的多个資助機構的重大研究經費。他的VCAEST項目增強了災難期間軍民醫療溝通。該項目將虛擬環境與基於網絡的智能輔導系統AutoTutor LITE整合在一起,以提供即時回饋並促進學習。

江紹祥教授
江紹祥教授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系研究講座教授兼人工智能與數碼能力教育中心主任。他擔任國際期刊《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RPTEL)》和《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JCE)》的主編。他自2019年至2024年入選史丹福大學教育領域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江教授從2020年至2026年領導香港小學、中學和大學學生、教師、家長和行政人員的人工智能素養教育項目。他是香港教育大學人工智能行政人員碩士課程[MSc(AIEP)]項目負責人。

宋燕捷教授
宋燕捷教授是香港教育大學沉浸式學習與元宇宙教育中心(CILME)和卓越教學中心(CELT)副主任。她的研究重點是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AI)和元宇宙在教育中的應用。她領導團隊開發了屢獲殊榮的應用程式,如「VocabGo」、「m-Orchestrate」和元宇宙平台「Learningverse」,該平台正在進一步發展成為具有VR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LearningverseVR。她的團隊擁有多項專利,並獲得了具有競爭力的研究經費。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編製的一份名單,近年來,她在全球教育領域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中排名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