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體
W08 智能时代的知识与教学创新

语言 : 中文,英文

工作坊摘要 :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的样貌,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面临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创新转型的重大挑战。如何在智能时代利用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促进知识的深度建构与共享,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核心议题。

“智能时代的知识与教学创新”工作坊旨在为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智能技术如何激发知识创新与教学变革。工作坊将围绕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理论框架、创新实践与实施路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展开深入讨论。特别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知识的生成、交互与重组,如何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的教学设计提升学习效果。本次工作坊将为参会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与经验的机会,激发更多关于智能时代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工作坊将采用小规模、深度研讨的形式,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与互动讨论,探讨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可能性与边界,推动知识构建、教学实践与学习评价的协同发展。

工作坊征稿启事样稿 :

(1)工作坊形式:工作坊活动时间为3小时,突出小规模、深度研讨和多角度交流等特点,以帮助参会者提高论文质量并提升研究水平。论文的数量将控制在10篇以内,论文作者可以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分享核心研究发现、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建议等。

(2)征文主题:本次工作坊聚焦智能时代的知识与教学创新,征文议题包括(但不完全限于):

智能技术支持的知识创新与教学变革;

人工智能与教学设计的深度融合;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智能时代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数据驱动的教学优化与学习分析;

知识建构与共享的智能解决方案;

智能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教学;

智能时代的知识评价与反馈机制;

教学创新的伦理问题与技术挑战。

(3)征文要求:欢迎作者提交高质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性论文。论文分为“长文”、“短文”;长文8页以内、短文4页以内。对于理论研究论文,应关注知识建构前沿热点议题,明确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概念框架,并提出可待检验的理论假设。对于实证研究论文,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意义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4)工作坊重要日期:

工作坊论文征稿截止:2025年4月12日

工作坊论文随到随审,评审结果最晚通知:2025年4月19日

工作坊论文定稿提交截至:2025年4月29日

工作坊论文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5月7日(早鸟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4月30日)

(5)论文提交须知:

请将论文提交至该邮箱:fengxq@sustech.edu.cn,邮件的主题格式“GCCCE2024工作坊论文+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地址”。论文格式请参考大会论文格式范例[简体]准备论文。每篇论文必须有一位作者注册会议才能在会议上发表。

工作坊主席及副主席的姓名、单位、邮箱和个人简介信息 :

(1)工作坊主席

赵建华(zhaojh@sustech.edu.cn)

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高级专家、教育部高教司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 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SCE)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 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深圳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 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未来教育、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等。

(2)工作坊副主席

陈桂涓(ckkchan@hku.hk)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多年来悉心从事于学习科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其研究范畴着重人们如何学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学习、认知与教学; 信息科技和知识建构以及华人学生的学习模式。陈教授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深受本地及国际学者肯定,现任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副主编,亦参与编辑《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一书。她的论文曾被刊登于著名的学术期刊,当中包括《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 es》及《Computers & Education》。

工作坊程序委员会:

杨玉芹,华中师范大学

柴绍明,华南师范大学

蒋银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冷静,华东师范大学

孔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冯雪琦,南方科技大学

缪静敏,广州大学

吴少文,深圳市龙华区松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