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介绍
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儿童的计算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思维作为21世纪个体的重要技能和素养, 是帮助儿童系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它将改变未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同时,计算思维与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 执行功能、逻辑思维、职业竞争力等方面息息相关。 当前,世界多国已将计算思维的培养写入K-12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儿童计算思维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一项重要的议题。
编程教育是培养儿童计算思维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屏幕化编程、实体机器人编程、不插电编程等各种编程教育工具的开发, 为K-12儿童计算思维发展提供了可能。世界各地已开始致力于儿童计算思维和编程教育的研究。
征稿主题(不局限于此):
1. 儿童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研究综述
2. 计算思维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3. 儿童编程教育工具与资源的开发与评估
4. 儿童计算思维与编程学习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5. 儿童计算思维和编程教育的课程开发
6. 儿童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的创新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
7. 儿童的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评价工具的开发
8. 跨学科儿童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
9. K-12儿童计算思维和/或编程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
10. 儿童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中的性别和多元化问题
工作坊成员
工作坊主席:

张新立(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 STEM 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专长包括儿童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教育、STEM 教育、人工智能教 育、 媒介素养教育等。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 5 项,承担横向委托课题近 10 项,被多所 幼儿园、 小学聘为 STEM 教育、儿童程序设计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指导专家。主编并参编教 材多部。在《电化教育研究》、《Computers &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等CSSCI/SCI/SSCI/EI 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担任多本 SCI/SSCI 期刊同行评议专家。
工作坊共同主席:

赵丽(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中 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在线教育、信息化教育、学习分析。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 题 5项。出版专著 3 部,主编教材 1 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电化教育研究》、《Compute rs & Education》、《Distance Education》等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 90 余篇。担任多本 SSCI 期刊编委,以及 多本 CSSCI/SSCI/SCI 期刊同行评议专家。

黄碧云(澳门城市大学)
博士,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信息与科技方向, 并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专长研究跨学科 STEAM、AI 在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游戏化等。曾参与或联合主持多项大型研究, 例如 “香港赛马会小区关怀与创意实践计划”, “在高等教育课程中有效使用游戏化: 基于 GAFCC 理论框架设计的高等教育课程及评估”。 目前已在《Computers & Education》、《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Education al Technology & Society》、《Distance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等 SCI/SSCI 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四十多篇学术文章。曾获得 2022 年世界教育研究协会(WERA)最具创新 海报奖、2017 年国际教育和信息技术会议 (ICEIT) 最佳演讲等奖项。
工作坊程序委员会成员
曾秋蓉,台湾中华大学
陈禹辰,悉尼大学
胡冬品,香港教育大学
胡来林,温州大学
兰国帅,河南大学
李伟,温州大学
刘向永,江南大学
邱敏祺,台湾台中科技大学
吴书豪,台湾师范大学
徐光涛,杭州师范大学
闫寒冰,华东师范大学
钟柏昌,华南师范大学
朱永海,首都师范大学
论文提交格式与方式
请使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或英文来撰写论文,全文的篇幅为长篇至多八页、短篇至多四页。中文论文请同时提供中英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重复率比对不得超过15%。
※定稿论文若不符合大会格式要求的论文将可能不获编列于大会论文集。
※投稿及咨询邮箱:zhxl@wzu.edu.cn (论文发至此邮箱即可)
重要时间
- 论文截稿: 2025年4月5日
- 审查结果通知: 2025年4月12日
- 论文定稿: 2025年4月22日(请同时缴交大会版本之版权授权书)
- 工作坊论文注册:2025年4月30日
- 工作坊举行时间2025年5月24日-2025年5月28日
- 注:本工作坊将在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举办